发布时间:2019-01-08
新年里拥抱新时代,新时代承载新要求。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蒙徽部长明确提出了201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十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第八项重点任务是“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为建筑业在新的一年里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步入新时代,新型建造方式主要区别于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变革的任务是解决我国建筑业长期存在的粗放式增长问题,特别是通过变革实现转型升级,也是建筑业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的根本出路。按照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主要是指“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而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就是发展工业化建造方式,其核心是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建造方式具有丰富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技术、组织管理、信息资源等方面,在建造方式上都能充分体现绿色化、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为此,在新时期国家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政策背景下,在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的前提下,新型建造方式应该具有以下新的特征:一是建造活动绿色化;二是建造方式工业化;三是建造手段信息化;四是建造管理集约化;五是建造过程社会化。这“五化”是有机的整体,是“五化一体”的系统性思维和方法。
1.建造活动绿色化
新型建造方式必须要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建造活动绿色化不仅仅是建造过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不单纯是建造活动的技术进步,而是一个文明的进程,是建筑业摆脱传统粗放建造方式、走向现代建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粗放的传统产业。粗放的本质是缺乏“精致化”的自律,而文明的精神实质则是追求“精致化”的自律。因此,现代建造文明的自律精神是建造活动进步的集中表现,这种建造文明的自律精神的技术路线和创新方向就是建造活动的绿色化。建造的技术性质是将“废物”的材料变成“资源”的产品,即建造成可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的产品。因此,建造活动的节约、清洁、安全和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即为绿色化。在面临巨大资源环境压力的条件下,通过使用绿色建材和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建立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建造方式也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技术条件和产业基础。
2.建造方式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新型建造方式的核心。进入新时代,建筑工业化并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新理念,而是我国建筑业一直倡导的发展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是指由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是建筑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是单纯地推广应用一些新的技术体系或装配建造工艺就可以达到的目标。这种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应具有鲜明的工业化特质,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建筑工业化是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手段,对建筑生产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系统集成和整合。而“装配化”仅仅是新型建造方式的一个特征,不能简单用装配化替代工业化,更不能陷入到“唯装配”的误区。因此,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根本出路。目前,国家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切入点和驱动力,是具有战略性的思维,其重要在于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目标。
3.建造手段信息化
新型建造方式发展的根本方向是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近年来,BIM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建筑业科技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成为建筑业实现技术升级、生产方式转变和管理模式变革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信息互联技术的深入发展,仅仅基于BIM信息模型技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建设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BIM仅仅是整个信息化中的一个系统,而不是建筑信息化的全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只有尽快消除各种信息孤岛,才能实现企业上下的互联互通,才能实现内部运营管理的信息共享,才能实现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才能实现与社会信息的共享,才能跟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步伐。建筑业要想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花大气力攻克信息化集成应用这个堡垒,影响建筑行业信息化集成应用的关键,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碎片化”与“系统性”的矛盾问题,包括技术与管理的“碎片化”,体制机制的“碎片化”。要实现建筑行业信息化,就必须将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与信息化融合,实现一体化和平台化。通过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进而提升社会生产力。
4.建造管理集约化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是全系统、全方位的创新过程,其中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技术创新,另一个是管理创新,二者缺一不可,必须要双轮驱动。在当前建筑业转型发展阶段,管理创新要比技术创新更难、更重要。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发展的环境、动力和源泉,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机制,虽然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我们从行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清醒地看到,设计、生产、施工脱节,建造过程不连续;工程管理“碎片化”,不是高度组织化;工程项目切块分割,不是整体效益最大化等问题,还都具有普遍性,这些问题已成为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的主要因素。发展新型建造方式要具有系统性思维,要站在全方位、全行业的发展高度实现集约化管理,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就是要集合人、机、料、管等生产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配置,并且在统一整合与配置各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5.建造过程社会化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要充分体现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是将工程建设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也是生产方式和监管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当前,建筑业正在有效实施新旧产业变革,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系统性”与“碎片化”的矛盾,系统性的问题也是产业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建筑业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一直以来,企业经营活动基本依赖“狼性”式竞争的粗放式增长方式,缺乏核心能力,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缺乏精致化的产业工人。建筑业要改变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打造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工程建造模式必须要充分体现社会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在经营理念上,要以建筑为最终产品,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组织管理方式上,要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在核心能力建设上,要充分体现技术产品的集成能力和组织管理的协同能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初期,存在建造成本增量的瓶颈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还没有形成专业性、系统性的分工与协作,没有专业化队伍和熟练的产业工人,尚未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因此,现阶段消解装配式建筑增量建造成本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建立高效的一体化的工程建造管理模式,这是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迈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
总之,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全方位的创新过程,需要科学的管理组织,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需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有实业专注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现代建造文明素质。我们相信,通过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一定会引导建筑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从粗放建造向绿色集约建造转换,提升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未来中国建筑一定会迈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发展之路,必将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
叶 明 秘书长
2019年1月7日
简 介
叶明,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原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副会长,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
文章来源: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网
责编:书予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