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住宅产业现代化不但推动住宅产业的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而且可以促进建筑相关行业农民工就业转型升级乃至融入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方面,也可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发展的空间。以住宅产业现代化引导建筑相关行业农民工就业的转型升级,以长期稳定就业促进新型城镇化,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的具体表现。
建筑相关行业农民工大体上可划分两大类群体,老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主要目的是赚钱,留在城里的意愿不是很强。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出生在75年以后,希望留在城市生活。结合这两大类群体,笔者总结建筑相关行业农民工的特征主要有:
1、农民工是建筑相关行业工人的主体。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建筑业农民工占17.7,接近4500万人。农民工占在建筑施工一线工人的90%以上,是建筑相关行业工人群体的主体。
2、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留在城市长期生活的意愿强烈。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与农民工兄弟聊家常。老一代农民工,其所出生的家庭兄弟姐妹较多,从小吃苦耐劳,到建筑工地干力气活的主要目的是挣钱回老家盖房子、娶妻生子、孝敬父母,日子过好点,家里都留有宅基地和口粮田,是出于生存得更好的理性考虑。而新一代农民工,其所出生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家庭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受教育程度也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不愿意留在农村种地,许多也不会干农活,很想通过打工,寻找合适的长期稳定的职业,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3、新一代农民工流动性大、职业跃迁的特征明显。老一代农民工是建筑施工一线的主体,大多为40岁以上,主观上没有太多的就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而新生代农民工,在实现从农村到城镇的空间跃迁过程中,从事建筑相关行业仅仅作为进城的落脚点,一般会边干边找,骑马找马,寻求别的生活工作条件更好的就业机会,职业跃迁的意愿和行为非常明显。在从事建筑施工等工作时,要求结算现钱,极端情况下甚至要求当天干当天结,这样的行为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形成施工者对住宅工程质量长期负责的机制,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建筑工地缺工人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呈现出以中老年人为主、建筑工人技能传承后继无人的尴尬趋势。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表明,“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30.0%上升到2011年的38.3%[3]”的数据,也佐证了这样的趋势。
4、文化素质低的新一代农民工面临职业枯竭的尴尬。建筑相关行业农民工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约占60%以上,文化素质低。城市的建设为广大的农民工提供了低门槛的就业机会,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第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最主要的方式,但新生代农民工不满足于居无定所、无法真正享受城市娱乐生活的职业,就不断地换工作,但其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其很难长期居留于工作生活条件好的工作机会,再加上遇事经常不够冷静处之,在工作中与工作相关方,甚至会与公司的管理人员发生争执,因此常常被解雇。换来换去,越换越不知所措,在理想工作和现实之间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啥”,面临职业枯竭的尴尬。亟需通过住宅产业的顶层制度设计,给予新生代农民工一些职业指导和培训。
表4:2011年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构成 | ||||
单位:% | ||||
全部农民工 | 本地农民工 | 外出农民工 | 30岁以下 青年农民工 | |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 1.5 | 2.1 | 0.9 | 0.3 |
小学 | 14.4 | 18.4 | 10.7 | 5.9 |
初中 | 61.1 | 59.0 | 62.9 | 59.8 |
高中 | 13.2 | 13.9 | 12.7 | 14.5 |
中专 | 4.5 | 3.2 | 5.8 | 8.6 |
大专及以上 | 5.3 | 3.4 | 7.0 | 10.9 |
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住宅产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等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变革的过程,是以预制装配为特征的新型住宅建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住宅部品为基础,通过智能信息管理网络,将服务于住宅全寿命周期的开发、设计、施工、装修、建材部品生产、物业服务等联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系统,以提高住宅质量和性能,同时促进建筑相关行业农民工向技术产业工人的就业转型和升级,为其融入城镇成为市民提供职业和收入等方面的基础。
1、通过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鼓励研发和选择适合于当地的新型建筑和结构体系。新型建筑和结构体系的研发和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农民工施工工地现场湿作业为主的传统住宅建设方式,是实现建筑相关行业农民工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研发适合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农村住房等一系列的产业化成套技术,进而带动当地住宅产业链的延伸和体系构建。如济南市以CSI住宅建筑体系为龙头,打造三个产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入住济南,带动了当地住宅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发展,为优秀新生代农民工从施工工地向工厂的转变提供了大量稳定长期的就业机会。
2、通过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引导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为优秀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高技能就业机会。日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把住宅产业化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引导日本住宅建筑建设方式从材料时代进入部品时代,不但成就了松下、积水等世界级龙头企业,并且大幅度地提高了从业者的技能和水平。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要主动引导商品住房市场、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住房等各类住宅建设进行建设方式的转变,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市场发育状况,突出本地有优势的产业化成套技术和部品的集聚和应用,培育本地的住宅产业龙头企业,也为优秀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高技能就业机会,长期持续地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
3、通过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规划好当地龙头企业和配套中小企业的关系,以住宅及其部品体系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引导住宅产业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我国要引导有条件和有积极性的城市,率先实施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住宅部品体系,才有可能促使住宅工业体系的落地,而标准化和通用化的住宅部品体系是住宅产业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在引导住宅产业龙头企业的同时,通过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分工,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住宅建设和品质家居生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中小住宅产业链企业,为优秀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持续稳定的大量就业机会。
4、通过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鼓励试点城市吸引优秀农民工成为其“市民”。西方经济学认为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象[4]。在劳动市场中,由于个体禀赋、长期教育培训的不同,劳动力自身专业和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劳动力市场被分割。如住宅设计、施工等相关行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是两个完全非竞争性的群体,其从业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才能成为熟练的劳动者。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要想构造住宅产业体系,除了其他方面的条件外,从事住宅产业的高端研发、运营、管理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的培育,都需要长期的政策支持,如为长期稳定就业于当地住宅产业体系的优秀农民工提供户籍、子女教育、公积金、医疗、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市民”待遇,促进当地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5、通过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多个城市同时推进标准化,促进农民工的专业化。与公共建筑的功能多样、造型独特、标志显著等特性相比,住宅建筑更容易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通过多个试点城市同时推进,逐步建立面向全国的住宅通用部品体系,进而更容易实现规模化基础上的流水线生产,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实现蒸汽养护等一系列节能节水节材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组织,可以促进农民工技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培养新一代优秀的产业工人。
4、通过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促进新型建筑机械装备业等的开创和发展,为农民工进入建筑机械等新型装配业,创造就业机会。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13.8%上升到17.7%,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将住宅产业从现场湿作业施工延伸到工厂现代化生产,并进而促进新型建筑机械装备业的新设备的创新,拉伸住宅产业链,为农民工的职业跃迁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融入真正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中,促进新型城镇化。
建筑行业农民工具有工种多、流动性大、居无定所等职业特点,具有不同于一般工人的独特性,许多农民工身兼工人和农民的双重性质,在农忙的时候要请假回家种田,农闲的时候来工地劳动。对于十八大要求“增强就业稳定性”[5]还有相当的难度,为此,要通过积极发展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在全国优先规划和布局部分城市,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部分积极向上的优秀新生代农民工率先实现多方面的转变:
1、促使农民工的社会组织形式逐步从主要靠乡土关系的包工头组织形式向管理规范的公司组织形式转变。建筑相关行业的农民工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相当多的是包工队形式,包工头带一队有老乡或家族亲戚关系的农民工,并组织了各工种班组长;一些是有技术的施工员、预算员等技术人员,“包工头”给的各方面待遇较高;一些是临时性较强的外围农民工,许多是项目当地的农民工,因工程需要,临时在当地聘用。包工头与农民工多为口头协议,包工头对农民工普遍实行计件工资制,一般与包工头下面的各工种的班组长打交道,包工头把工资发给各工种班组长,由班组长把工资发给农民工。因受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和结算阶段性的影响,普遍采取按年节预支,年底或工程结算后全部兑付的工资支付办法。住宅产业现代化将许多建筑和家庭装修工地的工作转移到工厂,以公司形式对农民工的生产进行组织,逐步取代“包工头”等原始的、法律法规很难确保农民工权益的组织形式。
2、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作场所从施工工地向工厂制造、交通运输、现场吊装装配的转变。通过住宅产业装配化率的提高,逐步将住宅生产、建设的工作量大幅度从施工工地向工厂转移,也就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从施工工地转向工厂、从施工工地转向交通运输、从施工工地的湿作业转向工地的吊装装配。也就是说,通过住宅产业预制化和工厂化,将部分建筑施工工人转型升级为现代预制构件工厂产业工人。建筑工地如振捣混凝土、绑扎钢筋等大量艰辛枯燥的工作,不但弄得农民工“一身灰”,而且工作强度大。通过研发预制装配式的新型住宅建筑和结构体系,绝大多数的工作量可以逐步转移到工厂,工厂很容易地就可以解决农民工居无定所、工作条件差、生活设施差的问题,可以满足新一代农民工倾向于体面地工作的心里诉求,实现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向工厂里产业工人的转变。
表5: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 | ||||
单位:% |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
制造业 | 37.2 | 36.1 | 36.7 | 36.0 |
建筑业 | 13.8 | 15.2 | 16.1 | 17.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4 | 6.8 | 6.9 | 6.6 |
批发零售业 | 9.0 | 10.0 | 10.0 | 10.1 |
住宿餐饮业 | 5.5 | 6.0 | 6.0 | 5.3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12.2 | 12.7 | 12.7 | 12.2 |
3、从无技能农民工向专业技能产业工人的转变。我国农民工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5%,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6.2%,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8.8%[6]。住宅产业现代化必然使农民工就业结构发生改变,对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将提高要求,为了促进农民工的长期稳定就业,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要有针对性对农民工进行住宅产业工业化、机械化所要求的新型工种的培训,亟需综合试点城市各部门形成合力,为优秀的新生代农民工创造脱颖而出的平台,如沈阳已经多次举办振兴杯现代建筑产业化青年技工竞赛职业技能大赛。
4、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向城镇市民的根本性转变。从流动性强的工作逐步转向长期稳定的职业,是农民工就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之一,通过试点城市对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给予勇于进行空间跃迁和职业跃迁的优秀农民工以进入城市稳定工作和生活的市民待遇,逐步实现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向城镇市民的根本性转变。沈阳50平方公里的现代新型建筑产业工业园区,为这些优秀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建筑相关行业农民工因为项目变化而工作地点不断变动的状况。
总之,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通过“先行先试”的政策激励,秉着“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定居”的思路,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在对我国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引领和示范的同时,积极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型升级,逐步引导建筑业农民工融入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1]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所作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所作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 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国家统计局 2012-04-27,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
[4]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P206。
[5] 十八大报告:“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6][6]《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国家统计局,2012-04-27,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