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交流>装配式施工

危大工程必备“应急处理手册”上线,施工“雷区”巧避免

发布时间:2019-04-10    

导言

危大工程一旦发生危险,波及范围广,应急处理难,伤亡影响大。为避免危大工程出现安全事故,建筑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与应对措施。

image.png


认识一: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误区


危大工程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其安全质量监管工作应为建筑企业全部安全工作中的重头戏。但是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中,一些企业只关注基坑工程、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承重支撑体系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等常见工程。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施工方案是否经过专家论证或相关设备是否通过检测验收,而忽视具体实施过程的监管,更忽视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各个施工项目。


一些企业的确存在制度与管理两层皮,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及时、不彻底,管理能商量、能准备、能找补。这些情况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中有难以预估的安全隐患,这样的认识误区会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及企业的未来发展。


认识二:不能忽视任何安全隐患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过几起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类型与危大工程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根据住建部官网显示,就在前不久的4月2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市家和院项目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死亡2人。


事实上,除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造成的坍塌事故和起重伤害等事故,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造成的其他伤害,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和爆炸及其他类型伤害等,同样会造成严重的伤亡后果。


2018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22起、死亡87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4.3%,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3.3%。全国15个地区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其中,广东发生重大事故1起、死亡12人,较大事故2起、死亡7人;安徽发生较大事故2起、死亡10人;山东发生较大事故2起、死亡9人;上海、广西、贵州各发生较大事故2起、死亡6人;江西、河南、海南、宁夏各发生较大事故1起、死亡4人;天津、河北、湖北、四川、陕西各发生较大事故1起、死亡3人。

image.png


直到如今,广东省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2·7”透水坍塌重大事故的新闻报道仍然令行业感到震惊,该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因此,充分认识危大工程的危险程度,妥善做好危大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是建筑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image.png


基坑工程措施

基坑工程常见问题包括基坑体系位移过大、塌方,坑底隆起、涌土,围护结构缺陷,周边房屋开裂、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因此应做好以下措施。


(1)根据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土方开挖,按照“时空效应”理论指导挖土支撑,要求做到“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开挖。控制每层土方开挖厚度不超过2.5m,采用多台挖掘设备从四周向中间开挖的。最大程度地符合基坑围护设计的设计思路,保证支撑系统的受力工况。

(2)加强基坑周边地面明排水,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地面水侵入基坑。

(3)当土方开挖至坑底时,在坑底每隔20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每天安排施工员对该观测点进行两次观测,坑底隆起沉降观测的预警值为10mm/次,若连续三次超过警戒值,应及时上报项目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确保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主要就是控制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搅拌桩的搭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冷接头,搅拌桩的水泥掺量及水灰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注入的水泥浆必须搅拌均匀,过滤后采取高压喷气进行孔内水泥翻搅,使水泥土搅拌桩在初凝前达到充分搅拌,水泥与土充分拌和,确保每根桩的水泥用量。

(5)按专家论证后的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施工,保证支撑体系施工质量,加强基坑监测,避免基坑出现超预警值现象。周围建筑物倾斜警戒值1%,建筑物沉降速度预警值达到5mm/d,累计总沉降量达30mm。


模板工程措施

模板工程常见问题包括轴线位移,接缝不严,标高偏差,结构变形,脱模剂使用不当等问题,因此应做好以下措施。

(1)模板轴线测放时应尽量避免产生误差,且测放后须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可进行后续支模。

(2)施工时,应在建筑物的4个大角及电梯井进行标高定位,并在各层施工时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上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

(3)支模时应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避免建筑物轴线位置与柱、墙实际位置产生偏移。

(4)制作模板时应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且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并保证模板拼缝严密,没有空隙,以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问题。

(5)施工时应在拼接位置做好止浆措施,并采用泡沫双面胶,将其垫入模板之间,以保证模板拼接做到无缝、紧密、牢固。

(6)浇筑混凝土时应提前浇水以保证木模板湿润,避免其在后续工程中胀开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甚至孔洞、露筋等现象。

(7)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8)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9)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混凝土浇筑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

(10)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11)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且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因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造成开裂,产生混凝土裂缝。

(12)梁模板以及墙模板的上部均须设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一致。

(13)施工时应正确设置沉降缝,并限制伸缩缝间距,以避免超出规定范围,在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裂缝,影响后续施工。

(14)刷脱模剂应在清除模板上的遗留混凝土残浆后再进行,同时应禁止使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应选用皂液、滑石粉、石灰水等化学制品作为脱模剂。

(15)模板脱模剂虽涂刷方便,但易造成污染。因此,涂刷过程中应保证其涂刷均匀,且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茬处。

(16)脱模剂的涂布方式可采用刷涂或喷涂,但每道均不宜太厚,且应在第一道尚未完全固化之前尽快涂抹第二道,以使两者之间结合良好,从而避免因底层固化时间过长而产生剥落脱皮现象。


塔吊工程措施

常见事故

(1)基础地耐力不符合塔吊规定要求,不采用打桩或灌注桩措施盲目施工,导致塔吊安装后基础沉降幅度大,垂直度倾斜超过规范而发生事故。

(2)基础钢筋短缺或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够,强度不到而安装塔吊导致事故发生。

(3)因工程结构需要,塔吊附墙间隔不符合规范要求,撑杆超长。在作业过程中无专项方案及计算或撑杆采用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劣材制作。焊接作业时,焊缝虚焊、假焊、咬肉导致焊缝撕裂或杆件折断而发生事故。

(4)吊起重臂时,吊点不准,吊绳选择错误致使起重臂不平衡,使吊绳脱离吊钩造成坠地伤亡事故。

(5)钢丝绳捆缚方法不对,致使在下放拉杆过程中钢丝绳挂到拉杆连接销,由于重力的作用拉杆忽然失重着落,致使塔吊摆幅较大造成倒塌事故。

(6)安装塔帽或平衡臂时,吊车未按照规定上翘或下俯致使塔顶后倾而造成事故。

(7)不严格按照拆装程序,尤其拆卸配重时,先拆起重臂、后拆配重导致塔吊重心后移而倾覆。

(8)塔吊运输,拆装过程中,由于未对弓板型力矩限制器进行有效防护及塔顶的摆放位置不准确,或有其他构件对力矩限制器的压迫造成其失效,或由于违规操作和疏忽等原因,造成弓板式力矩限制器结构意外变形,导致顶杆与开关触头不同心,顶杆无法触碰开关使开关动作,最终导致力矩限制器失效。


防范措施

(1)基础钢筋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不得随意增大或减小。浇筑时采用不低于C30等级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蓄水养护做好试压块(7d及28d两组),做好沉降观测点,待试压混凝土强度达到95%以上再进行整机安装。安装后要定期对塔吊垂直度进行观测并记录。

(2)超长附墙受力要有厂方设计或单位技术工程师进行验算送交上级主管部分审批,采用国标原材料制作。在焊接过程中要派专业持证焊工进行作业,焊缝要严格按照附墙方案要求进行焊接。

(3)拆卸起重臂根部与塔身过渡节的连接横销前要用直径12.5mm钢丝绳或直径25mm的大绳将塔身与前臂根部锁紧,当起重臂平稳地脱离塔身后,才能取掉钢丝绳或大绳放下起重臂(平衡臂同样)。起吊时吊点间距L应满足:8m≤L≤15m,钢丝绳夹角一般不大于90°,安装时做好起重臂及平衡臂在平衡状态下的吊点位置并作永久性标准位置(变幅小车锁紧在根部并作好位置标志)或者严格按照说明书吊点。

(4)钢丝绳一般采用直径22.5mm长9~11m“走马”捆缚,以便拉杆下放时钢丝绳能顺拉杆连接销自然下滑到规定位置。

(5)拆除配重和起重臂平衡臂前必须要先用螺栓或销轴将回转支承与标准节联接后方可进行作业。在未拆除配重的情况下,严禁拆除起重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留一块相应配重,另外起重臂拆卸后不准使平衡臂悬空过夜。

(6)塔式起重机的行程开关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对行程开关进行合理的调试,可以在塔式起重机出现非正常工作时及时的进行保护。

(7)一般情况下力矩限制器的开关位置的防水性能非常差,因此,在正常的安装完成后要对开关进行合理的防水保护,从而保证开关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工作,从而增加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性。

image.png


脚手架工程措施

搭设要点

(1)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且立杆顶端应高出建筑物屋顶1.5m,同时,立杆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取对接扣件。

(2)脚手架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其中纵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垫铁块表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大横杆应设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大横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

(4)搭设中每隔一层外架要及时与结构进行牢固拉结,以保证搭设过程中的安全,要随搭随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适度拧紧扣件。

(5)剪刀撑的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同时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拆除要点

(1)脚手架拆除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且连墙件应当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2)拆除脚手架时应先拆除附近的电源线,如地下有予埋电源线应做好保护措施,严禁在电源线周围抛下扣件、钢管。

(3)拆除立杆(6m规格长)须由2人进行,主水平杆下30cm范围的立杆,禁止单人拆除,且要求在上一平桥步距拆除前完成拆除,操作不当容易造成高空坠落(包括人及物)。

(4)大横杆、剪刀撑、斜撑应先拆中间对接扣件,托住中间再解开端头扣;同时,剪刀撑、斜撑只能在拆除层上拆除,不得一次全部拆除,拆除剪刀撑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且两人以上合作拆除。

(5)连墙件不得提前拆除,在逐层拆除到连墙件部位时,方可拆除,在最后一道连墙件拆除之前,应先在立杆上设置抛撑后进行,以保证立杆拆除中的稳定性。

image.png


拆除工程措施

(1)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拆除,应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不得数层同时交叉拆除;应逐件拆除结构构件,先板、梁,后墙、柱;除平房外,一般不得采用推(拉)倒拆除的方法。

(2)工程监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实行对房屋拆除的旁站式监理,切实加强对拆除现场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3)拆除方案及拆除技术交底切忌简单化、形式化。拆除方案除文字说明外,还就绘制必要的图纸,标明拆除方法和拆除程序;落实逐级、逐项技术交底制度;拆除过程须有技术人员现场指挥。

(4)在拆除过程中,对待拆的楼板、残恒断壁,必须采取可靠的支撑、支护等加固安全措施,防止倒塌。

(5)拆除过程中的房屋,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故须高度重视,防范、排除由此诱发的安全事故。

(6)房屋拆除须顾及到周边环境及安全。拆除前,施工单位应对被拆建筑物及周围的安全环境进行评估,拆除建筑物周围应设有安全防护网和防护棚,被拆除房屋应全部腾空,拆除现场应划定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派专人守护。在居民密集点、交通要道附近,脚手架须采用全封闭围护,并搭设防护隔离棚。


地下工程措施

地下工程措施常见事故通常包括以下原因:由于隧道开挖后支护不及时,隧道顶部的 “浮石”坠落而产生;由于隧道洞口段施工时技术措施不得当,盲 目进洞,造成隧道口坍塌以及上方岩石体滑坡等;由于隧道围岩松软破碎,未做好临时支护的设计要求;由于地质勘探不准确,围岩性能变化性大导致施工工法有出入,应急措施不及时造成隧道内大范围坍塌;开挖方法和程序不规范引发坍塌事故。

针对以上问题,在专项技术措施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钢架施工。在搬运过程中应绑扎牢固以防 发生碰撞伤人、车辆倾斜、构件坠落等事故。钢架的架设应由专人按规定的信号进行指挥,随时观察围岩动态或喷射混凝土的情况,防止落石、坍塌引起伤人事故。其次作业人员在紧固螺栓时,要站在平稳牢固的脚手架上,并系牢安全带,防止发生工人坠落事故。

(2)锚杆施工。应指定专人定期检查锚杆的抗拔 力。同时注浆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戴皮手套、口罩、眼镜、防护罩等,注浆作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认真检查、清洗机械管路及接头.检查后应经过试运转方可开始正式作业.以防止发生剧烈振动、管路堵塞现象;当发生注浆管路或接头堵塞时,需在消除压力之后,再进行拆卸和维修。

(3)喷射混凝土施工。在喷射混凝土作业开始前 应仔细检查围岩受喷面,彻底清理危石;同时应有专人仔细检查管路、接头等,防止在喷射时因软管破损、接头断开等引起的事故。进行喷射作业时,必须配戴防护用具,应根据喷射方式、混凝土配合比等条件,采取合适的防尘措施,控制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对从事喷射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文章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责编:书予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