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1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且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市场潜力巨大,要在该领域发展壮大、拓展市场,提升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刻不容缓。
2016年,中冶集团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上已实现一半以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项目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49座城市,服务国家试点城市10个,已中标里程340公里。
中冶建工在中冶集团的支持引导下,独立自主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叠合装配绿色高效建造技术的研究。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探索叠合装配综合管廊的奥秘。
Q1:什么是叠合装配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叠合装配式建造方式是将管廊本体结构中的墙板、顶板的部分进行预制,运抵现场后进行快速拼装,再二次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的建造工艺,并采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装配式管廊从深化设计、预制加工、现场吊装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管理。
节点构造
中冶建工集团研发的叠合装配式管廊,墙板和顶板采用叠合板,底板仍然采用现浇。
底节点边墙外侧预制板伸到底板底,形成z型施工缝,提高了结构防水性能。顶节点顶板叠合板成“锯齿”型,可将叠合顶板直接搁置在预制墙板上,免除了顶板支撑,降低了劳动强度,可实现快速施工。
Q2:与传统现浇结构管廊相比,叠合装配式建造的优势?
1.大大减少模板脚手架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2.大大缩短了工期,现浇结构需要15天,叠合装配式结构仅需5天,施工速度大大加快。雨季、冬季可提前进行构件预制,缩短关键线路工期。
3.大大提高工程质量,混凝土表观可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
4.大大降低安全风险,避免了大量人员高空和临边作业。
5.结构性能优越,力学性能等同现浇。
6.防水性能好,现场二次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水封闭环。
7.绿色施工,节能环保。
8.符合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政策,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Q3:叠合装配式管廊力学性能如何?如何设计?
针对中冶建工集团叠合装配式管廊的结构特征,公司与重庆大学联合进行了一系列施工阶段力学模拟分析和全面的构件节点力学性能试验。
施工阶段临时结构的稳定和侧向承载力分析
节点低周往复试验
通过系列力学试验研究,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叠合装配式管廊构件和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均能等同现浇。
Q4:叠合装配式综合管廊是如何预制生产?
双层叠合墙板预制
采用临时预制厂,游牧式生产,不设混凝土机楼,直接用商品混凝土;不用“高大上”的养护窑和自动行走模台,通过简易蒸养大棚和桁车吊运实现高效低成本预制。
模板支模
绑扎钢筋
浇筑A面混凝土
蒸汽养护
绑扎叠合B面次筋
A面预制板翻转
最后三步,A板压入B面混凝土>调平并振动压实>蒸汽养护,大功告成。
叠合顶板预制
预制叠合顶板的加工制作过程和叠合墙板A板制作过程一致。两者主要区别为叠合顶板采用锯齿形组合铝模板,以便顶板自支承在墙板上。
叠合顶板加工
Q5:叠合管廊如何装配?
墙板定位放线
底板钢筋绑扎
吊装第一块板
吊装第二块板
安装临时支撑
吊装第三块板
吊装完成
Q6:叠合管廊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
BIM是装配式建筑体系中的技术关键和最佳平台,它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提供协调一致的信息,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持,而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个阶段信息迅速收集与整合,可以将信息及时反馈。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的诸多优点,叠合管廊项目组提出将管廊工程的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等各阶段统筹联系起来,达到标化设计、智慧生产、专业施工、信息管理。
Q7:同行们怎么看?
2017年1月27日,项目组围绕技术方案开始申请专利。目前已申请的专利共计19项,其中6项实用新型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2017年7月27日下午,重庆市建委董勇总工程师一行到中冶建工西彭基地调研叠合装配式管廊技术研发情况,对该项技术大加赞赏。目前,该技术获得重庆市建委地方标准编制立项、重庆市科委科技项目立项。
中冶建工叠合管廊技术经中冶集团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7年11月,该项技术已运用于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项目总长1.1公里,应用部位长度为540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加工预制工厂建设和样板的搭设工作,已完成120米墙、板构件预制。
现场示范应用样板搭设
普洱市市长参观考察该技术
来源:中冶建工集团(ID:zhongyejiangong)
责编:皮诺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