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6
来源 | 丁成章 丁成章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口号己经喊了20多年,最初只是像我这样的一些"发烧友"在孤军奋战,后来由于1998年克林顿总统带领一支庞大的住宅产业化"军团"访问中国,以及不甘落后的日本政府也派出一支庞大的住宅产业化"军团"访问中国,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1998年,条块分割下中国政府从上到下,各级政府部门都成立了住宅产业促进中心。这是世界住宅产业化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现象,可见中国政府是多么的注重住宅产业化。
但是,20多年来,中国的住宅产业化进展情况实在不敢恭维,几乎是停滞不前。
实际上,1998年,日本住宅产业化"军团"访问中国时,尽管日本人在场面上用外交语言对中国的住宅产业化工作好一番"夸奖",但是私底下却都认为中国10年后(2008年)才能谈论住宅产业化。
日本人高估我们了,一直过了18年(今年,2016年),由于钢铁行业的无效供给(产能过剩,全行业亏损),以及建筑行业(原材料采集和制造、部品制造、建造、使用、报废、再回收全寿命周期)对于环境污染的具大贡献,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对于建筑行业的高度关注,全国又掀起了又一波住宅产业化浪潮。
但是,什么是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来龙去脉,大部分人还是不懂的,他们只是在喊喊口号,期望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功效。
一些错误的说法和观念遍布网上,混淆视听。例如,住宅产业化是日本人1968年提出来的。以及断章取义的说:"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而紧随其后还应该有一句话:"要像设计汽车一样设计房子",但是谁也不会去,也不敢去这么说和做)。
首先,房子有着强大的个性化需求,尽管中国人无法个性化决定住宅的外观和室内空间,但是有权决定室内装修风格。所以同一楼栋,不同层数的每家每户的室内装修都不尽相同。
汽车没有太大的个性化需求,每个人的汽车与别人的汽车一模一样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汽车可以批量复制,而房子却很难批量复制。
即使消费者可以接受一模一样的房子,但是由于地域不同,房子承受的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肯定是不一样的。另外,房子所在地的光照条件,地质条件肯定也不一样,所以批量复制住宅就更加困难了。
可想而知,难以复制的住宅要想实现产业化制造是多么的困难。
为了走捷径,国內很多企业现在都在偷换概念,他们把住宅产业化简化为"住宅结构产业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住宅系统产业化"。
而对于钢结构,它具有与生俱来的产业化特质。"钢结构产业化"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吹嘘的地方,只有"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才能体现真功夫。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用一、二句话,一、二篇文章,乃至几十页PPT,就要想把住宅产业化问题说清楚,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住宅产业化工作之所以举步艰难,不但有其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存在大量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制约。
今后一段时间,我将把我十几年来收集的国际上住宅产业化历史资料和发展现状整理出来,再加上我对住宅产业化的认识和理解,写成几十篇文章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以供各位参考。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