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

工程建设标准化:引领“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14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作为工程建设技术基础,工程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和提升,支撑国家工程建设不断做大做强,在推动国家强盛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工程建设标准在促进城乡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以及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程建设标准化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时期,有效保障了各类重点项目建设。

  “一五”期间,参照苏联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初步构建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1962年,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部标准化管理法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197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标准一经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必须严格执行,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行产品质量认证。

  改革开放后,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化管理制度和要求,通过实施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适应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共有9916项,包括工程建设国家标准1324项、工程建设行业标准4000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4592项,涉及建筑、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农业和医药卫生等30多个领域,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工程建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凸显。

  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众多民生领域的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兜住安全底线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构建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为核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水平,为国家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构筑安全屏障,工程建设领域“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

  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方面,坚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不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建筑品质和工程质量提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坚持创新引领、协同发展,通过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紧密互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加大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力度,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一大批“高大新尖特”地标性工程拔地而起,“基建狂魔”称号享誉海内外。

  在“走出去”方面,国际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由“与国际接轨”向“国际化”转变,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日益彰显。2020年,在“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中国以74家上榜企业数量继续蝉联各国榜首,“中国建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实施标准化改革 提升国际化水平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领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把标准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筹推进。

  2015年,国务院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为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和任务。这是我国标准化改革的“里程碑事件”。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面启动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工作,吹响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大发展号角,部署了改革强制性标准、构建强制性标准体系、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全面提升标准水平、强化标准质量管理和信息公开、推进标准国际化7项改革任务,明确了增加团体标准供给、促进团体标准推广应用、提高团体标准质量水平等具体要求。

  在2017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蒙徽部长强调,要加快建设国际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高中国工程标准水平,引领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程建设标准改革,构建以工程建设全文强制性规范为核心、推荐性标准和团体标准为配套的标准体系,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成为改革总方向。截至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38项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中,已有《工程结构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等26项完成专家审查。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平均每年制订、修订标准超过200项,批准发布标准超过100项。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发布数量呈“井喷”态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发布大量团体标准,为工程建设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助力。

  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由中国企业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工程建设国际标准逐年增加,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凭借“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拓展市场,“中国建造”品牌背后是大国风采与担当。

  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与时任总统卡里莫夫共同出席了卡姆奇克隧道通车仪式。隧道通车结束了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经济区与首都经济圈不通铁路的历史。该隧道由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采用中国标准。隧道通车以来运营状况良好,综合效益显著,在国际上彰显了“中国技术、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智慧”。

  进一步改革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一是从“过程管理”向“结果控制”转变,给创新留出路;二是工程建设以技术立法为准则、以推荐性标准为支撑,确保安全、生态、民生等底线,鼓励和发展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来源:中国建设报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