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

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

发布时间:2021-06-28    

  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作为质量强国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建筑质量安全都备受关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工程质量安全再次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

  “从有到优”健全质量保障制度

  工程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立身之本。新中国成立之初,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采取的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企业自检自评的质量检查制度。1984年,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施工单位自检、建设单位抽检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1993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发布后,国家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扩展,实施“核验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出台,奠定了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基础。建设工程质量由等级核验制转为竣工验收备案制,进一步厘清了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

  “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质量是安全的基础。”中国建筑业协会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测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昭表示,当前我国围绕“一法一条例”出台了相应的部门规章,并制定质量监督、质量检测、质量保修、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十余项。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有力提升了施工安全保障能力,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此次《安全生产法》的修改是质量安全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他解释说,“新《安全生产法》有五大亮点:一是强调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为本;二是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的体制机制;三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四是加强对新问题新风险的防范应对;五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惩戒力度。”他表示,新《安全生产法》在促使建筑业企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也必将倒逼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质量行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随着第十四届全运会进入倒计时,作为主赛区,陕西省西安市的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拿出了看家本领,下足绣花功夫,全力保障项目质量安全。”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苗宝明介绍说,2021年是“全运年”,西安市城建工程项目体量大、工期紧,西安市住建局扛起重大政治责任,致力于把每一个城市建设项目打造成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向古都千万市民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苗宝明详细介绍了西安市的创新举措:一是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紧盯重点部位和重要环节,精准细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整改清单,确保无盲点无死角全覆盖;二是分片包抓、分级管理、建立四级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层层传导压力。同时,开展“百名专家进千企”帮扶活动,补强属地监督力量,提升安全监管效能;三是出台严厉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措施,实施监管质量安全“一月一通报”制度,并建立“互联网+监管”信用评价机制,形成“查患、促治、提质、保安”良好监管格局;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源头、抓早抓小,对安全事故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形成PPT教材,采取“送教上门”方式对全市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进行“一对一”培训,对全市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千人培训,敲响安全警钟。“我们采取‘风险预警提示+执法安全检查’的方式,不断强化项目督导和监管约束,从施工一线筑牢安全防线。”苗宝明如是说。

  西安的监管机制创新并非个例,随着安全监管法规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市积极推进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建设,将保险机制全面融入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福建省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政府工程质量监管;江苏省实现了全省“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全覆盖,完善全过程工程质量监督管控体系和可追溯机制……各地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有力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品质总体水平,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由“质”向“智”转变

  当前,建筑业面对着劳动力短缺压力增大、能源资源消耗巨大、工程科技含量不高、未能实现与国际化完全接轨等诸多挑战。科技创新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北京智能安保产业基地项目,一只巡检机器狗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个看起来非常可爱的小家伙却有着非常灵活的身手。“它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工地巡检,在工人无法到达的区域工作,并可以通过搭载的AI摄像头传回实时画面”。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北京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安装北京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文林介绍说。除了巡检机器狗,项目保障质量安全的智慧手段还有很多。“我们在北京可以通过5G技术远程控制在武汉的塔机,实现地面室内环境对塔机的远程集中操控,还建立了智能安全帽+AI智能巡检+5G移动监控体系,解决复杂施工作业环境中的质量监督检查问题。” 陈文林补充说“我们自主研发建立了现代化的数智化预制加工厂,集成机电安装工程的产业化预制与智慧仓储管理,可实现全自动管道切割、全自动压槽、智能焊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与效率”。

  “这是‘质’向‘智’的转变,也可以说是 ‘制’向‘智’的转变。”北京建筑业联合会会长栾德成表示,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使建筑业设计、施工、维护等全产业链逐步融合成智能建造体系。这一体系大大提升了建筑业发展的高质量和效益,提升了安全工作的可靠性。栾德成坦言,与先进的制造业相比,建筑业生产方式还相对粗放。想要实现精益建造,建筑业还需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建筑业发展规律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并不断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弘扬“工匠精神”,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工程质量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在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跨越之路。随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在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工程建造正以品质和效率为中心,向绿色化、工业化和智慧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建造方式不断迈进。

来源:中国建设报建筑半月谈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