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7
中科大厦实景图
盖栋大楼需要多长时间?采用传统建造方式,每建一层大约需要10天。但利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修同样高度、同样质量的建筑,一层楼只需3-4天。
这就是装配式建筑的“魔力”。截至目前,重庆已有上千万平方米的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除了快,装配式建筑还有哪些“魔力”?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访了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示范项目,感受了重庆装配式建筑背后的“黑科技”。
钢结构产品生产精度控制在0.5毫米内
一根根钢筋被送上全自动生产线,开启了它们的“装配式建筑之旅”。这是6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位于垫江的我市首个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看到的场景。在这条流水线上,钢筋被工业自动化设备利索地弯折、定型,后经绑扎、浇筑、脱模、养护等工序后,变成楼梯、楼板等建筑部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养护后就可被送往我市各建设工地。
去年建成的垫江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一期项目,示范工厂的建筑面积有10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装配式新型钢混组合结构部件33万吨、新型免拆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200万平方米、PC组合墙板200万平方米。
渝建建筑工业重庆垫江筑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双武介绍,示范园区把建筑行业的大部分现场建设流程引入工厂,其生产线全部采用了全自动流水线生产。
该园区自主开发的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融合无线射频(RFID)、物联网(IOT)等信息技术,实现构件产品在装配过程中可共享装配式建筑产品的设计信息、生产信息和运输等信息,实现以装配为核心的设计-生产-装配无缝衔接的信息化管理。同时,通过BIM的三维可视化、体系化、模数化拆分,实现了设备数字化加工,可保障钢构件加工精度控制在0.5毫米内。
为此,渝建集团成立了30余人团队的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并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开展合作进行技术攻关。
同时,通过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建设,生产效率比传统车间提高了6-10倍,装配式产品能耗仅为传统车间的80%。
降低污染80%以上,碳排放减少10.48%
装配式建筑可以又快又好拼房子,看上去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但事实上,它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创新,由此催生了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
位于涪陵区李渡新区CBD的中科大厦,高26层,现已基本完工,其装配率达到82.68%,是重庆目前装配率最高的建筑。
这个项目的13项创新点中,有4项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6项国内领先。据中科大厦项目总承包单位重庆市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中科大厦项目立项之初,该公司与重庆大学联合实施“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及其信息化建造成套技术”研发,采用了包括“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等在内的10项新技术以及数十项新型的材料及工艺。
同时,中科大厦将BIM技术加3D点云技术深度应用于碰撞核查与优化、模拟施工及现场施工等环节,确保了施工的精确性。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加智能化管控平台的联合应用,也帮助项目实现“产业生态+技术体系+智能化管控平台”的一体化,打造了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体系。
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运用,使得中科大厦项目施工缩短工期1/10、用工减少65%、碳排放减少10.48%、混凝土用量减少48%、降低污染80%以上,项目得房率也提高约5%。
手机给钢筋拍照可进行在线分析
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手段,装配式建筑对部品部件尺寸、安装水平垂直度、节点连接等要求极高。质量如何把控?
据了解,2018年12月成立的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是全国首个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重庆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研究院在集成应用传统检测技术、设备的同时,采用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通过手机对装配式建筑钢筋拍照,快速实现钢筋数量和直径的在线分析,准确率达99.5%;采用激光检测仪,精准检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水平度及垂直度;采用雷达探伤技术,可检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关键节点连接的质量缺陷。
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已为重庆国瑞控股集团、重庆亲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厂以及OPPO(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垫江八中科技楼等装配式建筑项目提供质量检测服务。
市住房城乡建委表示,近年来,我市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为发展重点,突出建筑、结构、机电和装修等各专业技术集成,形成了合理、高效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路线。
来源:上游新闻
记者:廖雪梅
原标题:技术高精尖 生产效率提升数倍 污染小排放低 探秘重庆装配式建筑的“黑科技”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