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

“中国建造”助力“中国制造”,人民日报关注这一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3-08-25    

“工业上楼”,通常指多层厂房或“摩天工厂”,是面向新经济、新业态的新探索、新方式。在深圳,“工业上楼”实践始于2015年,2021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占地面积不变,单位产值倍增——深圳探索“工业上楼”(一线调研)》,探访报道中建集团旗下中建科技一体化建造的全国首个全装配式“工业上楼”项目——深圳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中建二局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项目、中建八局深圳公司与罗湖区住建局推出“工业上楼”专项技术包等,对“中国建造”助力“中国制造”的新方向进行关注。蓝宝为您分享如下:


                                                   1.jpg                        2.jpg


全国首个全装配式“工业上楼”项目

深圳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


装配式“摩天工厂”,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建大楼。


从平房到大厦,用高楼作工厂,“工业上楼”绝非简单的厂房堆叠。


图片

△深圳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


坪山大道旁,几座百米高的建筑远远看去,与一般写字楼没什么差异。再走近些,只见1—3层的层高均接近10米,一条宽阔的长坡道直通3层,楼内的柱子也显得格外敦实。


这是深圳首座创新采用“全装配智能建造”施工方式的“摩天工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厂房高达90多米,项目总占地面积10.78万平方米,可以提供32.1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图片

△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构件吊装


“装配式‘摩天工厂’,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建大楼。”中建科技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技术管理部经理许夏明介绍,这种施工方式将大量的现场工作前置,预先在工厂车间生产好大量成品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


高耸的塔吊将梁柱、叠合板等构件吊运至在建楼层,施工人员再将“零部件”一块块拼接起来……许夏明介绍,已经完工的项目一期共3栋建筑,用到预制构件3万多块,钢柱、钢梁、阳台、飘窗、楼梯等,装配率超过70%。


17层楼、高90多米,是一般厂房容积率的3倍。来到3楼,层高8米,空间开阔敞亮。


“企业都想要厂房空间更宽敞。”抬头指向头顶的钢结构横梁,许夏明说,通过钢框架和全装配式模数化设计,可做到楼板跨度12米,同时室内净高比传统抬高0.6米。


为满足企业设备上楼和生产需求,横梁之上,一块块8.4米长的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整齐铺排,再浇筑一层叠合层予以加固,保证了大楼4层以上650公斤/平方米的荷载。大楼1—3层更有特别设计:层高分别达到8米、10米、8米,荷载高达2.5吨/平方米,提供了更多宝贵的首层空间。


图片

△小型货车乘电梯上楼


实现“工业上楼”,还要攻克楼内垂直运输难点。


在这里,大型货运汽车可经一条平缓的长坡道,直接开进3楼室内;小型汽车则可以搭载承重5吨的汽车货梯直达顶层。同时,多台货梯和人梯联通上下,连廊坡道打通楼宇,园区已经建立起了畅通立体的人货通道。


“以前,现场现浇结构施工需要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约40人;现在,装配式建设只用安装工、混凝土工等15人,管理人员相应也会减少。”中建科技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物资管理负责人陈瑜峰简单算了一笔账:全装配式智能建造“摩天工厂”,可节省60%的工人数量、超45%的碳排放、约16%的施工费用,并缩短施工工期。


全国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

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


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二局承建的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将集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构建汇聚高端智力要素的产业集聚高地。目前,项目首栋高端厂房已封顶。


图片

△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


为满足先进制造业的生产需求,项目将层高预留了未来生产的需求高度,层高定为首层8米,2-9层6米,10-16层4.5米,在2、5、9层设置货运平台货车上升到3个货运平台,提升货运效率,形成“多首层”概念。

图片


△项目高荷载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根据各企业对生产空间荷载的不同要求,项目对厂房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了大部分企业在楼上布置产线的需求。项目布置多个5吨的大承重货梯,对货运电梯进行竖向分区,同时高区和低区共用一个核心筒,减少通达电梯数量,提高货运效率。

图片


△盘道+高架货运平台解决“工业上楼”核心问题


未来,货车可以一直开上9层装卸货,更高层的企业则可以通过位于9层的吊装重型设备,解决设备上楼问题,大大缩减货运时间。


国内首个“工业上楼”专项技术包


中建八局助力深圳市罗湖区推出国内首个“工业上楼”专项技术包,以“高效建造、绿色低碳、精品工程”为目标,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新型建造技术为手段,着力打造覆盖“工业上楼”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包致力打造工业建筑新形态,解决“工业上楼”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空间、荷载、运输、工艺、运维、成本等关键问题,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



图片

图片

技术包充分把握“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的技术理念,集成108项创新专项优势技术:BIM设计、客货分流、停车空间平衡等管控技术构建“堆叠式空中工厂”,可实现30米以上跨度,并满足重型设备上楼、功能灵活可调等生产需求。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建筑机器人运用等施工技术,助力降低施工误差、提高施工质量。室内环境调控、低碳运维、智能运维等运维技术,助力低碳建造和低碳运维。


(编辑:周露)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