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3
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型国企、北京市绿色建筑落地实践的排头兵,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住宅产业化集团”)凭借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底色,“设计研发 + 部品制造 + 智慧建造 +装配装修”的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走出了一条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建筑“理想照进现实”的探索与实践之路。
工业化
随着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住宅产业化集团不断思考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来适应高质量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二十大报告中找到了答案——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用工业制造思维驱动并改变建筑业目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和不相适应的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进而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从诞生之日起,建筑业转型升级就是住宅产业化集团的使命。2016年3月,北京保障房中心牵头市政路桥集团、首开集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城乡建设集团4家国有企业,出资组建了绿色建筑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平台——住宅产业化集团,本身形成“设计研发 + 部品制造 + 智慧建造 +装配装修”的一体化全产业链。
7年来,住宅产业化集团坚持用工业制造思维驱动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运营,持续投入提高研发比例,2022年达到4.42%。参照汽车总成制造方式,住宅产业化集团在前期钢结构、装配式装修等产品体系基础上,将厨卫、结构等部分集中在厂房生产、安装,将钢筋加工、供应链等在工厂实现最大程度的集成。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凭借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得房率高等特性,易实现建筑的模块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和机械化生产,工程现场高效、绿色施工,循环利用等优点,成为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住宅产业化集团克服疫情影响,利用4个月时间交付自主设计研发的钢结构体系、一体化全产业链管控模式的房山平各庄应急备用房项目2400套房屋,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快速、高效的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在绿色建筑产品创新上,住宅产业化集团基于保障房研究具有全生命周期、空间布局双转换功能的可生长钢结构新三板体系,针对现有装配式装修地面、墙面空洞和卫生间同层排水等问题,研发装配式装修体系及产品。从结构和装修上,系统地解决了绿色建筑建造效率问题,提升了建筑品质。
住宅产业化集团在京津冀地区建立了 8 个生产基地,拥有自动流水线13 条,年产能 50万立方米,截至2022年12月底,已累计为 1500 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供应部品。在模式创新上,产业化集团如今已按照一体化的内涵及规律集约全产业链要素,打通全产业链的堵点,建立了适应绿色建筑的生产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以完备的绿色产业链提高了核心竞争能力。
数字化
为避免施工总包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生产等资源要素利益主体多、统筹效率低等问题,住宅产业化集团坚持把一体化运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单个法人下一体化资质体系,逐步完善以设计研发、智慧建造、智能制造为三大板块的一体化运营平台,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价值创造能力。
按照一体化思路,住宅产业化集团利用BIM技术构建了EPC项目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通了业务链和价值链。在项目组织模式上,住宅产业化集团按照EPC+建筑师负责制模式,实现项目建设的高品质、高效益、高速度,全方位提升建筑品质,其中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已列入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示范项目。
住宅产业化集团以大规模应用,品质均一为目标,推进大型成组立模生产线;针对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线痛点,突破关键装备瓶颈,研发钢筋焊接自动化设备、新型高效模具、新型混凝土浇筑车、自动化抹面设备,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从生产供应、质量监管、京津冀协同等全方位角度出发,研发行业通用的预制构件智能生产管理系统。
未来,住宅产业化集团将继续坚持创新战略,走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之路,对建筑生产全过程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行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从而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作用。(编辑:周露)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