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

从小说《项链》中的“契约精神”,谈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2-05-05    


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项链》,因多次入选中学课本而家喻户晓。小说讲述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10年。最后,得知当日所借的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小说批判了拜金与虚荣,揭示了资本主义尤其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导致的人心腐朽与道德沦丧。

作家毕飞宇闲来无聊,将小说改头换面,放在中国语境中来叙述,却发现新故事漏洞百出,既幼稚又荒唐。

2005年,在北京,教育部秘书王宝强的太太张小芳因为虚荣,她向富婆秦小玉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参加部长家的派对去了。派对结束后,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王宝强和他的太太四处打工。10年后,也就是2014年,这对夫妇终于还清了债务,他们在国庆长假的九寨沟遇上了富婆秦小玉。秦小玉没能把苍老不堪的张小芳认出来,然而,张小芳十分自豪地把真相告诉了秦小玉。秦小玉大吃一惊,反过来告诉了张小芳另一个真相:“那串项链是假的。”

好好的一篇小说,仅仅替换几个人名,为何就变成了“狗血”故事?毕飞宇分析认为,新故事除违背“中国经验”外,最重要的是缺少了发生的根基——“对社会的基础性价值——也就是契约精神的无限忠诚”。

我们觉得改换名字后的新故事荒唐,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认定,张小芳绝不会“蠢”到像马蒂尔德一样花10年时间给人洗衣服还债。买一条假项链还给秦小玉,或者直接跑路,这样的故事反倒更符合读者的想象。

契约精神是全体民众的集体无意识。

  • 《项链》的底层逻辑,是人一定会讲诚信,“借东西要还”。在1884年的法国,无论莫泊桑对资本主义如何失望,对暗藏的社会弊端如何痛恨,但他对全社会都会遵守契约精神这一点深信不疑。

  • 新故事不成立,是因为我们太聪明,内心知道张小芳也不“傻”,她有100种方法解决这个难题,脑子里也不会有“通过给人洗10年衣服去还债”这个念头。

  • 之所以长篇大论说这些,是有感于各地对涉嫌“挂证”建造师的处罚通告。打开各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官方网站,“撤销建造师注册许可”的通告通常都是最吸引人的。

    自从政府部门采取措施,严查证书“挂靠”以来,这类通告可谓“络绎不绝”。

    这些持证的建造师无疑很“聪明”。建造师证书考取难度一直很大,能持证的,都是高智商、高学历人才,都是行业的“精英”。与其他从业者相比,他们持有证书,仅靠“挂靠”就能“躺赢”。

    然而,他们知道“契约精神是全体民众的集体无意识”这个道理吗?

    他们知道诚信体系的建立,需要每一个人添加一块砖,并用心守护吗?

    当他们选择“挂证”却又大谈行业“诚信缺失”时,内心会有羞愧感吗?知道自己为整个建造师群体带来的伤害吗?

    当他们因其他人的“诚信缺失”行为受到“不公”对待时,能想到“因”在自己身上吗?

    当前,建筑业正从“人口红利”时代迈向“建造师红利”时代,建筑业的未来,需要更多拥有高智商、高学历的技能人才,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奋斗拼搏、持续奉献。建筑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更需要有社会良知、谨守职业道德的建造师们发挥表率作用,推动从业者提升个人诚信度,最终在无任何要求、监督之下,将诚信行为融化到日常行为规范中,凝结成不约而同的“集体无意识”。

    建筑业的未来,需要行业中的所有人共同维护。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是拜金和虚荣,这样的标签,可不能打在高智商、高学历的建造师头上。


作者:宋 健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建造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