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

叶明:认清我国建筑产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用“产业”思维擘画未来!③

发布时间:2021-07-28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始终没能跳出“行业”管理的业态和发展路径,缺乏“产业”思维,更没有将建筑业作为“产业”来管理、规划和发展。近期,本网记者就建筑产业发展现状、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建设等问题,专访了业内著名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并将陆续推出系列专访报道。敬请关注!

image.png

  专家简介

  叶明,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原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副会长,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

  本网记者:前节您曾经谈到,我国建筑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请您介绍一下主要发达国家建筑产业发展状况?

  叶明:好,那就从我们的邻居日本说起吧。日本的建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建筑业占到GDP比重的5.7%。日本是世界上建筑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的建设领域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日本建筑产业是从战后的日本经济恢复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大致分六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住房紧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住房不足数量达420万户,为了解决“房荒”和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日本政府开始探索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进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与此同时,道路、铁路、港口以及城市公共建筑与设施也迅速开始大规模地修建与改善,此后,日本的建筑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和壮大。50年代中期,日本的建筑工业化就有了相当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建筑机械化。建筑机械化的开展带来了施工技术现代化,机械化的施工方式给工程建设带来了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高强度钢材、铝材、合成树脂、预应力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建筑工业化发展,日本建筑产业进入了起步阶段。

  自1960年起,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建筑产业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日本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设一批基础设施。日本政府对东京奥运会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资为1兆日元。按照当时汇率计算约为30亿美元。日本政府趁此契机带动了房地产、建筑业、通信业等快速发展。1972年,田中角荣内阁发表《日本列岛改造论》,开始实施日本列岛改造政策,意图兴建“新25万人城市”,配置大规模工业地区。到60年代中期,日本构配件与制品的工厂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发展很快,参与建筑产品生产的各类厂家越来越多,进而,混凝土构配件生产首先脱离建筑承包企业,形成独立行业。同时,建筑产品的生产与供应开始从以前的“业主订货生产”转变为“以各类厂家为主导的商品的生产与销售”。日本政府围绕建筑构配件与制品的生产与供应,将各有关企业的活动加以“系统化”协调,正是在市场关系发生这种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出了发展以承担建筑构配件与制品的生产与供应的企业群为对象的“建筑产业”。

  1976年-1986年,日本建筑产业进入稳步增长期。1985年,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政府加大建筑投资,下调利率,鼓励企业发债,企业债的总规模是前一年的5.5倍。建筑行业也在这段时间稳步增长,并且延伸产业链,不仅仅承包工程,也开始向综合规划、设计咨询、投融资、运营维护等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1987年-1993年,日本建筑产业进入成熟稳定期。因七十年代日本采用日、美浮动汇率制以及投入大量的政府投资,导致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各种用地的价格都呈现泡沫化趋势。国内通货膨胀的局势下,日本人已经不满足于本土的住宅建设,迫切地想将资产应用到国外市场,在夏威夷等度假胜地的建筑产业,均能找到日本资本的身影。随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对房屋的需求激增,因而也刺激了建筑产业快速发展。

  1994年-2010年,日本建筑产业进入寒冬期。九十年代初,日本的人口红利出现了拐点,日本适龄购房人群开始大幅减少,日本政府意识到房地产危机的即将到来,主动挑破泡沫,将利率从2.5%提升至6%,控制货币供给,减少房贷提供,上调土地税,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此同时,在1991年-1996年期间,政府依旧投资基础建设,建设投资一直稳定在800万亿日元左右。因为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托底,虽然房地产泡沫破裂,但依旧没有很大的影响到建筑业,建筑企业数量继续上升,建筑工人数量在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的692万人。1996年之后,随着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建筑工人数量也开始减少。1999年,建筑企业数量开始逐步下降,2009年日本共有3441家建筑企业破产,是当年日本破产企业总数的1/4。日本建筑产业进入谷底。

  2011年-2016年,日本建筑产业进入复苏期。随着2011年震后重建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需要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新一轮升级,导致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订单的增长。与此同时,2013年自安倍内阁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贬值日元和货币宽松政策,日本建筑业进入了复苏期。

  本网记者:日本建筑产业都有哪些特色或特点?

  叶明:日本建筑产业在管理与技术方面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组织管理模式,日本政府强大的管控能力是日本建筑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推动力。经过多年发展,日本建筑产业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机制。

  一是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日本建筑产业的管理机制为纵向管理体制,由中央政府和各地方(都道府县)垂直管理。国家的主管部门是国土交通省,是在2001年由日本交通运输部、日本建设省、运输省和国土厅等合并而成,约占日本政府总雇员人数的三分之一,是日本较大的省(中央省厅)。国土交通省下设日本建设中心、日本建设业团体联合会、日本建筑学会、日本建筑家协会、日本土木工业协会等行业团体和研究机构,负责具体行业标准的制定及行业自律。

  二是顶层设计、法制管理。日本的建设法律分为:建筑基准法与其配套建筑基准法实施令(政府令)、建筑基准法实施条例(省令)、指定合格检查机构令(省令)。此外,还有一些同样涉及建筑防火安全、结构安全、建筑节能等方面技术要求的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分为限定性法律和促进性法律。形成了以建筑产业的主要管理法《建设业法》为核心,相关建筑业法律、法令等共计五十余种的完整的管理建筑业法规体系。日本建设法律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系完备、措施得力、责任严明、可操作性强。

  建筑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定、实施、监管层级清晰,统一联动。国土交通省是建筑基准法的全权负责机构,各地方在全国性法规原则指导下,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建筑指导纲要”等细则,构成主要法规的补充。日本建筑技术法规的管理和实施是政府主导型,管理机构主要有国土交通省和指定机构日本建筑中心,技术法规的研究与制定采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与协会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而具体的实施和监管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基层地方政府是法规实施和监管的主体。

  三是政策引导、市场运行。为推动日本建筑产业发展,日本政府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方面是从优化产业结构上入手,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具体、严格的标准,有选择地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和中小型建筑企业的自主就位,实现产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使用,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最终使整个建筑业得到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对于大型建筑企业最基本的原则是通过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政府只起辅助作用来保证市场机能的正常发挥。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通过推进经营革新,推进系统标准化建设、企业间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建立技术人员信息库等工作,加强对中小建筑企业的服务,大力推进拥有不同营业重点的企业间合作,使企业达到降低经营成本的目标,又保持各企业的独立性和特色。另一方面是从生产方式上引导,重点放在建筑工业化和技术方面,建立了“会计体系生产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和“住宅生产工业化促进补贴制度”。除此之外,还采取了技术方案竞赛、成立法人财团,以及金融手段扶持等多种手段,为建筑产业提供推力。

  四是结构合理、配套齐全。日本建筑产业发展60多年来,在政府资金资助和制度扶持下,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大型龙头建筑企业集团,比如:清水建设、鹿岛、大成建设、大林组、竹中工务店、前田建设等世界超级建设集团。这些企业都以工程总承包业务为统领,既有综合性、一体化生产经营,也有大规模生产某种制品的专业化大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发展,使日本的建筑产业呈现出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高水平、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综合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格局。大型建筑产业集团的形成是日本建筑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也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建筑产业链,并实现了设计、加工、生产、安装、装修、售后服务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在龙头企业引领下,各个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展开了各种技术开发,推动了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松下住宅、三泽住宅开发了大型板材构造法,积水化学开发了住宅单位构造法。大和住宅的主要业务定位为住宅建设开发,在其探索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综合技术研究所(即从各角度、全方位对生活及建筑进行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奈良住宅生产厂及遍及全国的其他配套设施。日本的其他各大建筑企业都有工业化住宅生产基地,包括钢结构的切断、熔接、电镀及外墙、门、窗等的加工和生产,同时还有配套零部件生产厂,为各类工业化住宅提供五金、水暖、照明、装饰等部件。

  五是良性竞争、互赖互惠。日本建筑业实施以资质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准入管理。建筑业资质管理分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发的国家及地方资质证书,每种证书又分为特殊建筑许可和普通建筑许可,通过资质管理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专业领域的有序竞争。长期以来,日本建筑产业链中的不动产业、建筑设计业、建筑公司、建材生产厂家、承包转包建筑队及用户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建筑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只有那些重合同、守信用、保质量的企业,才能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稳固的“依赖关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六是技术领先、信息赋能。在新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日本政府也显示了非常强的顶层设计、管理能力。政府主管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各司其职,政府通过减税、实施低息贷款政策等经济杠杆,加强对创新方向的导引,保证了基础理论、超前技术与实用综合技术的同步发展,使日本建筑业不断发展,在国际上保持优势。

  日本政府对于信息化技术非常重视,早在1995年政府通产省牵头成立了“产业信息化委员会”、“生产、采购、运行辅助集成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组”等组织,1996年5月作出了关于针对公共建设项目推进信息化的决定,也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建设领域系统地推进信息化的国家。早在2010年前,日本即已在全部公共建设项目中实现信息化,从项目的招投标、过程管理信息的提交,直到竣工资料的提交,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电子介质来进行。建筑业信息化全面实施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目的,全面增强了行业的竞争力。

  七是标准先行、体系完整。目前,日本作为实行建筑工业化推进较早的国家,在建筑工业化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在建筑标准化方面,日本各类建筑部件(构配件、制品设备)工业化、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标准已非常齐全,占标准总数的80%以上,部件尺寸和功能标准也已形成体系;在建筑部件化方面,全套的卫生洁具(浴缸、坐便器、洗脸盆等)、地板、墙面,在工厂生产的一个个整体部件组装而成,整体卫浴设备、厨房整体设备、干式架空地板铺设、新型轻钢龙骨安装等实现工厂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同层排水系统、卫浴节水系统、地热系统、墙面保温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等也非常完善和先进;在建筑智能化与节能方面,新建建筑物中60%以上是智能化,并鼓励采用新型的绿色节能材料,以减少采暖降温的费用、节省能源和资源。

  当然日本建筑产业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包括基建投资过度、营私舞弊和贿赂等问题。1990年代初,日本基础设施投资额就曾达到占GDP总值的10%,过度的不计成本的基建投资,使日本政府欠下巨额债务,绑架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学习借鉴日本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类似的问题。

  本网记者:日本处于地震还,建筑产业确实比我们发达多了,请您再简要介绍一下他们都有哪些龙头建筑企业?

  叶明:日本知名的建筑企业很多,今天就简要给大家介绍几家吧。

  大林组(OBAYASHI CORP)。大林组1892年在大阪创立,在日本建筑行业内是与鹿岛、清水、大成、竹中齐名的“大手五社”(指总承包型的综合工程公司)之一。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国内外建筑、地区开发、城市开发、海洋开发、环境改善和其他项目建设,以及相关的工程管理咨询服务、房地产业务等。无论规模还是技术均为世界一流,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企业。

  鹿岛建设(KAJIMA CORP)。鹿岛建设创办于1840年,在日本建筑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在西式建筑、铁路和大坝建设中,尤其是在核电厂建设和高层建筑建造中享有盛誉。

  大成建设(TAISEI CORP)。大成建设是日本大型的综合建设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投资开发等业务,集团的规模在建筑界属顶尖地位,创立于1917年。大成建设是以一个大型企业为核心、外延联结着若干小型子企业和关联公司的企业集团,工程主要由核心企业(母公司)来承包。大成建设的企业集团不是一个松散的结构,在主要的承包业务方面保持着大型化、集约化的组织形式。

  清水建设(SHIMIZU CORP)。清水建设创建于1804年,是一家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牌建筑商,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著名的跨国建筑工程承包商。清水建设一直是日本先进技术的代表,对技术的不断追求和创新是清水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最有力的保障。

  竹中工务店(TAKENAKA CORP)。竹中工务店创业于1610年,1909年正式成立,是全球最具声誉的建筑设计、施工企业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雇有1万名员工。可以综合承包建筑、土木工程以及不动产事业和土地利用、城市、地区开发计划业务。

  (未完待续)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