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大国创新,应有重器。建筑业要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必须培育一大批既能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逻辑,又有研发能力,更能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企业。
作为“建筑之乡”——江苏省南通市的领军企业之一,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建筑”)成立30余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走在了行业前列。
以科技创新构建竞争“护城河”
与制造业相比,建筑业的发展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和大规模投资拉动,劳动密集特征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尤为不足,多数企业采取的都是规模化、粗放型发展模式,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中南建筑意识到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局限,将创新发展作为长期战略,致力于打造自主科技研发平台,成立工程技术研究院,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工程技术研究院位于中南总部大楼,由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装配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认定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研究院拥有专职研发技术人员25人,实验中心配备实验设备300多台套,专职实验人员28人。研究院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成立了施工技术研究所、装配式建筑研究所、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所、被动房研究所和3D打印研究所等,针对行业发展前沿、热点、难点技术开展研发,筑起了市场竞争的“护城河”。
以标准建设为例,仅在2020年,中南建筑就主(修)编完成了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JGJ46送审稿,2020年12月1日通过审查会审查;主编完成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异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正式形成送审稿;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装配式钢筋波纹管锚接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于2020年12月25日召开了标准编制启动会;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T/CECS 699-2020,于2020年5月15日发布实施。
近年来,中南建筑获中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3项)、江苏省政府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3项。所获科技成果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均处于江苏省内同行业企业领先,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发挥了科技工作对工程效益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很好地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以科技创新助推品牌持续升级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南建筑从2007年起,就把建筑工业化列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引进了先进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并在不断进行研究、吸收、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全预制装配技术,简称“NPC技术”,开启了建筑施工技术变革的新纪元。
经过多年发展,中南建筑NPC技术已发展到第六代,钢结构住宅技术正向第三代突破,持续拓宽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空间。仅在2020年,中南建筑装配式技术创新成果就获得多个奖项:“高品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与应用”通过江苏省建筑业协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2020年中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DGJ32TJ125-2016,获得2020年度江苏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映园小区(足球小镇)项目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立项,申报“2020年建筑产业现代化集成应用示范项目”。成果的落地,推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品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正是得益于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坚持,在30余年发展中,中南建筑始终能够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先进的技术,不断进化,提供令市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品牌不断升级。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崛起,中南建筑已瞄准智能建造这片“蓝海”,并在基坑实时监测系统研发、塔吊计算软件研发、预制构件自动布料机研发和三维施工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南建筑提出了“把握建筑产业绿色发展趋势,依托NPC技术、钢结构住宅技术、BIM技术等核心优势,大力突破智慧建造核心技术”,确保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可以预见的是,在创新发展战略驱动下,未来,中南建筑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之路将越走越稳健。
来源:中国建设报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