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6
Q:如何理解“智能建造”以及“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指导意见》的出台会产生什么影响?
A:智能建造和智能制造产业系统跟传统的单一专业、单一技术的创新变革推广不一样,它是对整个产业系统进行彻底的升级换代,是整体行业的提升而不是单一专业或单一部门的提升。同时,区别于过去由单一主管部门推动的情况,这是一场系统综合性的变革,智能建造产业和智能建造工业化装配体系建立涉及到多个主管部门。所以,《指导意见》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将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变革和发展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影响非常深远。
Q: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该如何把握智能建造这一发展趋势?
A:建筑业企业如何以创新来应对行业这一发展变化趋势非常值得研究,是今后特别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首先,建筑业企业要明白智能建造是一个系统性的、突破性的创新,依靠传统的单一目标、单一创新的改进方式已经远远不够,它的影响可能不只在技术层面,还会带来整个管理流程乃至商业模式的变革。其次,要清醒认识行业变革的趋势,积极学习、积极创新、积极进取,主动以创新和创造来激发和推动行业的变革。
Q:《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建造全过程中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要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实现这一目标该怎么做?
A: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一些核心关键的基础技术是引起整个产业变革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技术可以称为行业突破性变革技术。其中,集成化BIM技术就是这种变革技术的代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集成化BIM技术在整个产业变革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此外,还要关注BIM技术的国产化和“卡脖子”问题。目前基础性BIM图形引擎技术主要还是掌握在其他工业发达国家手中,长期而言,这对我国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十分不利。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对建筑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大对这类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投入。
Q:对于实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的目标,您有哪些建议?
A:《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是13个部门联合发文推进的,对整个建筑产业的变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意义。我认为,首先,相关从业者都应该特别重视这个发展方向,并且坚持顺势而为,积极迎接这种行业的变革,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变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在国家层面,政府要发挥好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变革,它可能是由一系列的“小变革”组成,需要经历的时间也会很长。因此,制定涉及整个发展过程的战略性规划和不断的学习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最后,在这个战略性规划中,还应该有清晰的指标和各个阶段性的目标。管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没有目标、没有指标的系统是很难实现或者是无法实现的,我们无法管控没有目标的项目。在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还是要有一个系统性的分指标规划和设计,并且注意政产学研多方面的协同创新和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高洋洋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