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

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设宜居型绿色农房

发布时间:2020-06-17    

blob.png

  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东北的雪路柴扉,从陕北的窑洞暖炕到川滇的竹楼木屋,都凝结着中国人对乡村的美好记忆。中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是农民居住的家园,是都市人“记得住乡愁”的心灵归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的现状,并提出“到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魅力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的阶段性目标。
  为将美好蓝图落到实处,去年以来住房及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推广应用农房装配式建筑现代化建造方式,建设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乡村风貌。

blob.png

  这意味着沉寂多年的农村建房市场走上了规范化、质量化、安全化健康发展轨道。据专家测算,每年全国有700万新建或改建住宅的农户将从中受益。

  我国农房建设现状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农村建房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乱和贪”:一方面,乱体现在农村房屋规划不到位、设计不美观、质量不可靠、价格不实惠......另一方面,面积不能比邻居小,高度不能比邻居矮,外墙不能比邻居差......这种贪大、贪高、贪多的攀比建房现象在全国不少农村存在,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影响了屋容村貌,导致“既无宜居新房、也没宜居新村”。
  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农村房屋规划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规范农村建房被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推上台前。2018年,中办国办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

blob.png

  农房建设市场蕴藏万亿商机

  建设绿色环保的宜居型农房,全国农村每年新建或改建农房近700万套,建房费用高达2万亿,拉动的不仅仅是大市场,而且极大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乡村风貌。
  据相关专家介绍,全国691510个行政村,按每村每年新建或改建住房平均10户计算,则有691万户乡村用户。在691万户农房建设背后,是一条巨大的消费链和产业链,即使按现在政策标准一户一宅计算,以每套房屋建设成本30万计算,691万套农房直接建房费用高达2万多亿,间接拉动的市场将以几何式速度增长。
  这一点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数字的佐证。即使是在2017年,农村农户竣工房屋投资额达6446.3亿元,这一数据未包括在建和其他情况的建设房屋。

blob.png

  绿色农房该怎样建

  在城市,一部分人在蜗居;在农村,同样一部分人在“陋居”:两间砖房家人挤着住、楼下住人楼上堆东西;两块板子一个缸,蹲个旱厕吓半天;起居生活不分开,厨房猪圈打通间。
  拿什么来告别陋居的生活?改建旧房建造新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尊重农民安居需求和农民建设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提升农房建设设计和服务管理水平,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乡村风貌。

blob.png

  但以前在农村传统的建房方式是:自已设计或买图纸,然后找“游击队”施工。这种方式简单粗暴,造成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农村大部分没人设计,要么看谁家好看照着做,要么听包工头的简单设计,要么自已设计,但缺乏专业经验,设计建造的房子容易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第二,买来图纸找游击队施工,农村施工队水平参差不齐,建出来的房子和设计图纸根本不一样。
  为改变农村建房市场“无规划选址、无地质勘察、无建筑设计、无施工图纸、无专业施工队伍、无过程监管和质量验收”的粗放管理局面,在农村建房中推广应用装配式农房,装配式农房可由建筑公司统一设计、生产、安装、装修及售后全周期服务。根据农户个人喜好,个性化设计农户喜好的户型,工业化生产、专业的安装装修施工队伍确保了工程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绿色装配式结构农房,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提升了乡村风貌。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自己家园里更加诗意地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大大增强。

来源:绿色建筑

责编:边奕霏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装配式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